1、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有: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马林(荷兰人)和克尔斯基(俄国人)。
1、同年秋任第三师参谋长。1927年冬升第九军参谋长。1929年后,任第三师第七旅旅长、第五十二师师长,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1931年6月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所部被红军全歼,降任五十二师副师长。
2、黄埔一期:徐向前,左权,杜聿明,李延年,孙元良,黄维,范汉杰,蒋孝先,宋希濂,胡宗南。黄埔二期:邱清泉。黄埔三期:王耀武。黄埔四期:林彪,胡琏,李弥,张灵甫,阙汉骞,方成德,黄玉玺。黄埔五期:宋时轮,唐守治。
3、陈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黄埔第1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林彪,黄埔第4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大将(3人)陈赓,黄埔第1期,国防部副部长。
党的一大代表共十三人,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李达、李汉俊(上海),邓恩铭、王荩美(山东),毛泽东、何叔衡(湖南),陈潭秋、董必武(湖北),陈公博(广东)、周佛海(东京)、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
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有: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马林(荷兰人)和克尔斯基(俄国人)。
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出席代表共13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
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广州的陈公博,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会议,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一大代表共有16人。他们分别是:陈独秀、包惠僧、毛泽东、何叔衡、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王尽美、邓恩铭、董必武、陈潭秋、陈公博、周佛海、马林和尼柯尔斯基。
李达,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1890年10月2日生,湖南零陵(今永州)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后,两次赴日留学。1920年8月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9年9月任国防部部长。后成为一个反党叛国分子。叶剑英:广东梅县人,1927年入党,参加过长征。
林 彪(1906-1971),湖北黄冈县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9年任国防部长。 3,叶 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5年任国防部长。
梁光烈,男,汉族,1940年12月生,四川三台人,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月入伍,河南大学党政干部班毕业,在职大专学历。
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周恩来、王稼祥(1938年任)、刘少奇(1943年3月任)、彭德怀(1943年9月任),参谋长前为肖劲光,1938年由滕代远任,1940年由王若飞任,1941年由叶剑英任。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之一。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16年进入湖南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1923年毕业,任湘军连长。1926年任营长,不久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
林强 巍启欲争和瓣敖战事漪期,中共福建省委(后改称阖渐瞩区党委、闽渐毅省委)领导人及部分午部,御地下斗争需要,采用化名进行活动和逍信联络。
1、王震,湖南浏阳人。1924年参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将军衔。
2、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3、国务院和国防部共批准授予元帅10人: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大将10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上将55人,中将175人,少将79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