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硒酸盐胱氨酸培养基:用于沙门氏菌选择性增菌。SBG肉汤:用于沙门氏菌选择性增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时,以腹泻、高热为主,脓血便多见;成人高热较少,热程较短,腹痛及里急后重较多,而儿童高热较久,呕吐及脱水较多。
开水冲鸡蛋加糖有的家长喜欢用开水冲鸡蛋加糖给孩子吃,由于鸡蛋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卵不能完全被烫死,因而容易引起腹泻和寄生虫病。如果鸡蛋中有“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儿童会因此而患伤寒或肠炎。
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⑴控制传染源 ①对急性期病人应予隔离,恢复期病人或慢性带菌者应暂时调离饮食或幼托工作。②饲养的家禽、家畜应注意避免沙门氏菌感染,饲料也不能受该菌污染。③妥善处理病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保护水源。
预防沙门氏菌的根本措施是防止沙门氏菌污染食品;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加热以彻底杀灭病原菌。沙门氏菌并不是一种细菌,而是一大群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内的相似细菌的统称,是一个菌属,隶属于肠杆菌科。
①防止蛋壳污染。保持产蛋箱内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垫料。每天及时捡蛋,做到箱内不存蛋。每天的种蛋及时分类、消毒后入库。蛋库的温度为12℃,相对湿度为75%。要做到经常性消毒,保持蛋库清洁卫生。种蛋入孵前再进行1次消毒。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和用具消毒,防止和减少应激,提高机体抗病力;防止鼠类污染饲料和水源;用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免疫;抗菌药物治疗:合霉素,每次 0.5-1克,每天 2-3次,口服,连用 5天。
腹泻每日数次至30余次,大便性状多变是小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的特点,大便可为不消化稀便、黄绿色粘液便、水样便、脓血便,有腥臭味。新生儿鼠伤寒可排出白色便,可能与胆总管和十二指肠乳头部炎症水肿、胆汁排出受阻有关。
⑴肠炎型(食物中毒) 是沙门氏菌感染最常见的形式,潜伏期一般为8~24小时。起病急骤,常伴有恶寒、发热,但热度一般不甚高,同时出现腹绞痛、气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婴幼儿腹泻的体温反应主要是发烧,且大多是中度发烧(38。5℃左右)。这常见于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腹泻。发烧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
伤寒型偶有以胃肠炎作为前驱表现,在典型的胃肠炎症状后出现伤寒表现,白细胞数减少,血、粪便培养阳性,引起伤寒型的病原菌常为猪霍乱沙门菌。(三)败血症型 此型病例呈散发性,常见于儿童、虚弱者和有慢性疾患者。
在细菌性引起的腹泻中,小婴儿中还有沙门氏菌感染(鼠伤寒),这个是在身体抵抗力比较弱的婴幼儿中,发病率很高,治疗难度很大,对许多的抗生素不够敏感,个别病例病情十分凶险。
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简称鼠伤寒)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即胃肠炎型、败血症型、病灶感染型和无症状带菌型 沙门氏菌病是最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
蛋的污染 中国蛋及其制品沙门氏菌检出率为9%-47%,由于吃蛋引起鼠伤寒病的病例报告逐渐有增加的趋势。环境污染 食品在加工、运输、出售过程中往往被沙门氏菌污染。
传染源 染菌的家禽、家畜及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患者与带菌者也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动物→动物、动物→人、人→人、人→动物构成鼠伤寒沙门氏菌自然循环与传播。
以上各种动物源性食物是引起沙门氏菌感染的最常见媒介物。以动物脏器为原料的某些生物制剂,如酶、激素、胆盐、食用染料等偶尔也会引起感染。
鸽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鸽的急性或慢性和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细菌性传染病,鸽和多种家禽都能感染。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具有鞭毛,能运动。
④治疗:土霉素等对本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用药量和用药的途径,可依据病情而定。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伤寒沙门氏菌属于G-杆菌,内服小儿硫酸庆大霉素颗粒就可以了。 指导意见: 多喝水,易消化饮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休息。
对诊断沙门氏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包括凝集反应和间接血凝试验。沙门氏菌性肠炎和其它肠道粘膜大面积损伤的特征是大便出现大量白细胞。
你好!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多见于婴幼儿,可导致医院感染和暴发性食物中毒,病死率较高。人及带菌者是本病主要传染源,细菌感染的家禽、家畜、鼠类及其他野生动物也是重要传染源。
天;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4万单位,每天2次;也可用氯霉素粉、磺胺类药物等喂服;对怀孕初期的母兔可紧急接种鼠伤寒沙门氏菌灭活疫苗,每兔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疫区应每年接种2次,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