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梗即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最轻的一种,是指大脑内深部微小穿支动脉缺血性梗死,梗塞病灶的直径一般为2-15mm,约占脑梗死的20%,中老年人多发病,而且男性多于女性。
多发性腔隙性的脑梗死,一般是由于动脉硬化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一般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这种情况一般需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的情况,应用一些舒筋活血的药物。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发生微小梗死与脑软化灶,形成小的腔隙,因而称腔隙性梗塞,简称”腔梗”。腔梗病灶如为2个或2个以上,则称为多发性腔梗。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部深穿动脉所致缺血性坏死灶。腔隙性脑梗塞约占中风的10%~30%。腔隙性脑梗塞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是指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塞的总称。
双侧侧脑室旁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可能是小动脉硬化出现闭塞导致的。
病情分析: 你好1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就是毛细血管堵塞了。 指导意见: 可以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如奥扎格雷钠、舒血宁等药物治疗。
1、腔隙性脑梗塞这种疾病只能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改善症状,防止复发。不能根治。
2、如果及时发现为腔隙性脑梗塞,并且得到了及时正确的治疗,疾病是可以恢复的。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是比较轻的,所以致残率非常低,一般是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肢体功能,症状比较轻,甚至有些病人是没有出现有任何的症状。
3、患者年纪不大,腔隙性脑梗塞有临床治愈的可能性,但是不能保证多年后不在出现复发的情况,因为脑梗塞的最常见的病因主要是就是由于人进入老年后血管的动脉硬化形成,血管内壁粗糙,容易出形成堵塞使管腔变得狭窄。
4、病情分析: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血管深穿动脉阻塞后形成的微梗塞,在脑实质中遗留下不规则的大小在2-50毫米之内的腔隙。
5、腔隙性脑梗塞在影像图片上不可以恢复,但是临床症状上可以恢复。脑梗塞经过早期的治疗和后期的功能锻炼,可以恢复一部分的语言、认知功能,达到临床治愈。如果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没有其他不适,可以开车。
6、span你好,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血管深穿动脉阻塞后形成的微梗塞,在脑实质中遗留下不规则的大小在2-50毫米之内的腔隙。
1、放松精神,消除顾虑,腔隙性梗塞是最轻的梗塞,只要积极治疗,症状是会改善的,重要的是注意预防脑动脉硬化及腔梗的复发。
2、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清淡饮食,戒烟戒酒。禁止食用高糖、高钠盐、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引起患者血压升高,使症状加重。另一方面,患者也需要一日三餐均衡饮食,避免节食或暴饮暴食。
3、但是,已经出现腔隙性脑梗死,说明脑血管系统已经出现问题,应注意监控病情进展。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等疾病,容易引起腔隙性脑梗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这些疾病,控制病情的发展,并做到定期检查。
4、属于脑梗塞的一种。多见于高血压。一般症状较轻。但是要注意防止复发。在日常的生活中应注意:饮食保健、禁吸烟、少饮酒、合理运动、规律生活,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定期检查心脏、血管、血脂等,并对异常情况及时合理治疗。
5、问题九:腔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情分析:你好,腔隙性脑梗塞主要是由于血压高,血脂稠造成的。
6、另外还有共济失调性的轻偏瘫,表现为病变对侧的轻偏瘫伴小脑性的共济失调。这些有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需要药物治疗,治疗上同其他的脑梗死一样,一般也是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降脂、保护血管。
腔隙性脑梗死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系指直径在15 ~ 20mm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死的总称。这些小动脉闭塞后,可引起多个大小不同的脑软化灶,最后形成大大小小的腔隙。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部深穿动脉所致缺血性坏死灶。腔隙性脑梗塞约占中风的10%~30%。腔隙性脑梗塞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是指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塞的总称。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血管深穿动脉阻塞后形成的微梗塞,在脑实质中遗留下不规则的大小在2-50毫米之内的腔隙。
腔梗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简称。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者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血管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狭窄、闭塞,导致供血动脉区域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的梗死。
腔隙性脑梗塞(也有人称之为间隙性脑梗塞或者是间歇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
腔隙性脑梗塞一般指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以及脑干的缺血性微小梗死。由于微小脑梗死病灶坏死、液化并且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形成腔隙而得名,约占脑梗死的20%。
腔隙性脑梗死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的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主要分布于壳核、尾状核、桥脑、内囊和脑回的白质。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
腔隙性脑梗塞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系指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的脑深部小梗塞的总称。因梗塞的血管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的是笨手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