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保俶塔的来历保俶塔的来历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北宋赵匡胤于开宝八年(975)灭南唐后,吴越国王钱弘俶至南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进贡。大臣们和百姓为祝福他平安归来,特建此塔,故名保俶塔。
2、保俶塔一般认为初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后周年间(948年-960年),建造者为吴延爽,吴延爽信奉佛教,当时为了安放唐朝高僧东阳善导和尚的舍利,建了九层高塔。
3、“保叔塔”一名沿用时间一长,人们便产生望文生义,故编造了“宋嫂为保佑小叔造宝塔”的传说。明朝末期,有文人大儒对此感到有伤风化,道学精神使他们发起“正名运动”,编撰了“吴延爽祈求国王平安造宝塔”的新故事。
4、保俶塔位于宝石山顶,始建时代不考,一般认为在吴越国王钱镠时所建。元延祐间(1314-1320)至明嘉靖间(1522-1566)塔屡毁屡建。明万历七年(1579年)重修。为七层楼阁式,可登高远眺。
5、保俶塔秀丽挺拔的保俶塔高耸在宝石山东巅,它是西湖风景线上一个突出亮丽的标志.保俶塔,又名应天塔、宝石塔、宝所塔,五代吴越国宰相吴延爽为佑国王钱弘俶召去京(开封)平安归来而建,初建九级,名应天塔,又称保俶塔.后坍。
6、至于雷峰之名的由来,据《淳祐临安志》所载,是因旧有郡人雷就筑庵所居,故名。也有人考证,中峰又称回峰,回峰之回字旧作雷,后人以形致误,错作雷峰。
石狮姑嫂塔,又称“关锁塔”或“万寿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公元1131-1162年。《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可见,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航标的。
景物描写更是与抒情相粘相融,贯穿全篇。仅看开头和结尾的不同景致,足见其匠心巧设。开头写日落,“殉道的红”是作者自虐式寂寞的无耐宣泄;结尾写星星,“先知的皎白透青”是作者对寂寞的哲学感悟。
标题、背景介绍、建筑特点、建筑意义、建筑传说、文化价值、结论。报恩塔文言文的说明顺序分为标题、背景介绍、建筑特点、建筑意义、建筑传说、文化价值、结论7个步骤。
造塔的功德:《僧祇律》中说:“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泥团,散心治佛塔。”又《百缘经》中说:“佛告阿难,昔迦叶佛入涅槃后,有迦翅王收其舍利,造四宝塔。
1、传说五代有位皇帝老儿,赐封它为“宝石山”,并捐建“福星龙安院”于石墩上。
2、沉睡在落星湖的落星墩,被称为“宝石山”落星墩是一座小小的石岛,当地居民说多年前的一颗流星坠入此地为成就了这个独特的地方。
3、手机版我的知道宝石山名字的由来我来答分享微信扫一扫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浏览8次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4、史称“万山之祖”。与凤凰山首尾相连,有“龙飞凤舞”的美称。
5、保俶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线宝石山上,始建于北宋年间,后屡毁屡建,现塔为六面七级实心砖塔,高43米,为1933年按明末以后的原式样重建。
6、这座山的岩石和西湖群山不同,主要由火成岩中的流纹和凝灰岩构成,其中有一种名叫碧玉的“宝石”,嵌在紫灰石中,在阳光照射下,分外耀眼,这就是宝石山得名的由来。山上那座秀丽挺拔,高高耸立的塔,名中保俶塔。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