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商鞅南门立木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3-07-21 22:17:39 体育知识 admin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商鞅南门立木商鞅南门立木主要内容是什么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商鞅南门立木主要内容是:徙木为信原文: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2、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商鞅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

3、当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但当时秦王庭在百姓中的威信不高,于是商鞅出金悬商让人将木杆移至南门并当场兑现承诺以此取信与民,为自己后续变法减少阻碍,使变法能顺利进行。

4、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5、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6、商鞅到秦国后,为取得秦人对他变法支持,在南门外立木,称谁将此木移至指定地点,赏金即付,人们不信,那能这么便宜,但有一人移之,商鞅立赏,于是博得秦人支持,变法终于成功,给后来大一统,奠定坚实基础。

商鞅变法前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1、目的:树立威信,取信于民。让百姓知道,他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对于以后施行政策有帮助。出处故事源自商鞅南门立木,语出《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

2、为了确立威信。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

3、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子。”但没人去做。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

商鞅南门立木的主要内容

1、商鞅南门立木主要内容是:徙木为信原文: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2、辕门立木:商鞅不能确定新法令的推行效果能怎么样,于是决定搞一回普法宣传,这就有了*的辕门立木的故事。商鞅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

3、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4、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商鞅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