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贫贱不能移的事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事例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2、司马迁,字子长,司马谈之子,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
3、杨儒因为担忧国事,心情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谈判归来,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伤,一病不起。可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肯向俄国人屈服。后来,清朝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同意了杨儒的意见,拒绝签约。
1、例子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出处:唐李延寿《晋书·陶潜传》典故的原文如下: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2、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
3、朱自清只着了一眼,便用颤抖的子拿起笔来。吴晗看见朱自清太贫困了,便凑过来说:“这次您……”“宁可贫病而死,也不领取这种侮辱性的施舍。”朱自清推开吴晗的手,在宣言上一丝不苟地签上了名字。
4、再往上,伯夷、叔齐应该算。例子很好找。抗日战争胜利后,朱自清担任清华大学系主任,每月收入不能维持全家生活。因无钱治病,他的胃病反复发作。面对美援平价面粉,朱自清坚决拒绝。最终,因无钱治病而去逝。
5、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1、贫贱不能移的名人事例有:姜夔文采风流却不从仕途,家境贫寒却能保留高贵气节,死后竟然没有棺木,最后还是友人吴潜安葬了他。抗战胜利后,朱自清担任清华大学系主任,每月收入不能维持全家生活。
2、贫贱不能移的事例如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3、钱学森回国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办理了回国手续。
4、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
5、苏武牧羊天汉元年三月,汉武帝为回报匈奴善意,派中郎将苏武、副中郎将张胜及随员常惠等出使匈奴,送还原被扣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于财物。苏武等到达匈奴后,匈奴内乱。事发后累及苏武,苏武不愿受辱,自杀未成。
贫贱不能移的例子有陶渊明、范仲淹、文天祥、苏武、杜甫。
贫贱不能移的事例如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
陶渊明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贫贱不能移"的例子:陶渊明五斗米折腰故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
贫贱不能移的名人事例有:姜夔文采风流却不从仕途,家境贫寒却能保留高贵气节,死后竟然没有棺木,最后还是友人吴潜安葬了他。抗战胜利后,朱自清担任清华大学系主任,每月收入不能维持全家生活。
贫贱不能移的事例如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苏武牧羊天汉元年三月,汉武帝为回报匈奴善意,派中郎将苏武、副中郎将张胜及随员常惠等出使匈奴,送还原被扣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于财物。苏武等到达匈奴后,匈奴内乱。事发后累及苏武,苏武不愿受辱,自杀未成。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