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窦性心动过缓挂什么科 窦性心律过缓是指如果心电图是窦性,且心率低于六十次每分者,为窦性心律过缓。
窦性心律当慢于每分钟六十次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中,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窦性心律过缓是指心跳每分钟小于六十次左右,并且心电图呈现为窦性,一般情况下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患者有冠心病、心肌病等病症,可能会出现窦性心律过缓伴不齐的症状。
病情分析:你好,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一般无症状。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对窦性心动过缓者均应注意寻找病因,大多数窦性心动过缓并不会产生危害。
窦性心动过缓的意思指:虽然心率是由窦房结细胞控制,但频率60次/分。窦性心动过缓主要危害是心脏停搏,猝死,脑供血减少,晕厥,危害是比较大的。
窦性心律当慢于每分钟六十次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中,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引起心动过缓的原因为:生理原因——当迷走神经张力增强时,可发生窦性心动过缓。青少年与运动员较多见。窦性心律的频律随年龄增长而减慢,因此老年人也可出现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
生理原因——当迷走神经张力增强时,可发生窦性心动过缓。青少年与运动员较多见。窦性心律的频律随年龄增长而减慢,因此老年人也可出现心动过缓。
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
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正常健康的心脏,窦性心动过缓是心功能良好的表现,迷走神经兴奋:如夜间,服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及正常人睡眠状态时,可能与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深度睡眠时机体自我保护导致减少能量消耗有关。
心内因素包括:患有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处于下壁心肌梗死急性期的人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是否需要治疗主要看其症状的程度以及发病的原因。
1、窦性心律过缓什么意思 窦性心律过缓是指如果心电图是窦性的,且心率低于60次/分为窦性心律过缓,而正常人的窦性心率是60-100次/分。
2、窦性心律当慢于每分钟六十次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中,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3、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
4、病情分析: 窦性心率过缓就是指心跳较慢,尤其是老年人比较多见,属于老年性心脏改变。
5、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 60 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图 3-3-6) 。 窦性心动过缓常同时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不同 PP 间期的差异大于 0.12 秒) 。
1、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
2、那么,窦性心动过缓有什么危害? 第一:要结合现在的心脏功能来看,如果心动过缓持续发展下去的话可能会导致管家严重的心率失常,平时要注意控制血压,要戒烟戒酒,均衡饮食,加强锻炼,不要过于焦虑,要放松情绪。
3、窦性心动过缓是指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钟。 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也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有的甚至晕厥,造成严重后果,应该安装起搏器的。
4、普通运动员和老年人的心率相对较慢,约为每分钟50次。当甲状腺功能下降、颅内压升高或大量使用受体阻滞剂时,也会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有规律的心率可能是由于迷走神经紧张或窦房结紊乱,使窦房结暂时停止跳动所致。
5、窦性心动过缓也可能由药物引起,如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病态窦房结无德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影响、阴性杆菌败血症、颈部肿瘤、,梗阻性黄疸、低温、下壁心肌梗死、粘液性水肿等。如果心血管状况良好,通常不会引起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