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②房室交界性早搏: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其前无相关P;有逆行P波,可在QRS群任何位置;多为完全代偿间歇③室性早搏:宽大畸形QRS波提前出现,时限>0.12s,T波倒置,代偿完全。
1、②房室交界性早搏: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其前无相关P;有逆行P波,可在QRS群任何位置;多为完全代偿间歇③室性早搏:宽大畸形QRS波提前出现,时限>0.12s,T波倒置,代偿完全。
2、表现为:①P波消失。②各导联中(V1导联最显著)出现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匀、频率为350~600次/min的颤动波(f波)。③心室节律完全不规则。
3、房颤通常通过心电图进行诊断,在正常情况下心脏节律是窦性心律,可以在心电图上见到有规律的P波,如果是房颤就会出现P波消失,代之于完全不规律的小心房颤动波,出现心房的改变。
扑动、颤动可出现于心房或心室。主要的电生理基础为心肌的兴奋性增高,不应期缩短,同时伴有一定的传导障碍,形成环形激动及多发微折返。
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主要体征是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患者脉搏次数显著少于心搏数,称为脉搏短绌。心房扑动时心律可规则或不规则、视心房与心室传导比例而定,若规则地按比例传导如3:1或6:1等。
概述 房扑(心房扑动的简称)是心房发出快而规则冲动,引起快速而协调的心房收缩。房颤(心房颤动的简称)是心房发生很快又不规则冲动,致心房各部位肌纤维极不规律地乱颤,这时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泵血功能。
心房扑动可突然中止发作,心房扑动时心室率快而规整,容易误诊。因此在未做心电图的情况下,诊断心房扑动,是十分困难的。
我看,您更好理解一点,简单的讲,房扑是心房内存在较大折返环,拿典型房扑,那么是右心房内存在大折返环,左心房被动激动,而房颤,则是心房内很多细小的微折返环。
房扑是一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出现大小、形态、间距基本相同的F波。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有以下三点:P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态与振幅均不规则的f波,频率约为350-600次/分。
房颤通常通过心电图进行诊断,在正常情况下心脏节律是窦性心律,可以在心电图上见到有规律的P波,如果是房颤就会出现P波消失,代之于完全不规律的小心房颤动波,出现心房的改变。
表现为:①P波消失。②各导联中(V1导联最显著)出现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匀、频率为350~600次/min的颤动波(f波)。③心室节律完全不规则。
房颤的心电图特点:(1)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距不等。(2)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其大小、形态和振幅不同。(3)心室率绝对不规则,未治疗时通常为100~160次/分。
表现为:①P波消失。②各导联中(V1导联最显著)出现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匀、频率为350~600次/min的颤动波(f波)。③心室节律完全不规则。
有些呈短暂性发作。(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 P 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 f 波,以VⅡ、Ⅲ、aVF 导联为明显。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有以下三点:P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态与振幅均不规则的f波,频率约为350-600次/分。
房颤通常通过心电图进行诊断,在正常情况下心脏节律是窦性心律,可以在心电图上见到有规律的P波,如果是房颤就会出现P波消失,代之于完全不规律的小心房颤动波,出现心房的改变。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1)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间距不均、形状各异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以V1导联最为明显。(2)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120~180次/分之间。
1、测量血压:如果有血压计需尽快量血压,因为心房颤动虽然发作时难受,但血压稳定,此时病人没有生命危险。如果出现心房颤动,但血压良好的情况下,病人不用紧张,没有生命危险。
2、同样,这是外科治疗。如果药物对症治疗后心房颤动的情况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即使诱发血栓形成,也需要射频消融。射频消融可以治愈,特别是近年来,这项技术相对成熟。大多数房颤患者可以从中获益,但房颤患者有一定的复发率。
3、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药物治疗不可以根治房颤,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 、防止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手术治疗可以根治房颤但是有一定复发率,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和外科迷宫手术。
4、②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加抗凝治疗。两种 *** 的长期疗效尚需大规模临床试验加以证实。持续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如患者能良好地耐受血流动力学障碍,大多数学者不主张重复使用电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