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次长沙会战为中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长沙会战第四次失败会战役的胜负会影响中国战场,这场战役的决定因素有:兵力对比悬殊 以往中国军队与日军兵力对比基本都是在1:5,我军使用兵力,常五倍于敌军,以弥补装备和素质的差距。
学术界也将“长衡会战”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又称“第四次长沙会战”,从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
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战役影响:长沙,衡阳驻军及人民,乃以英勇姿态,展开抗战史中最光荣之一页,相持48日,不徒予后方以从容布置时间,且使太平洋美国毫不顾虑而取塞班岛。
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该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此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一次十分重大的胜利。
中国军队主力未能适时退守岳麓山阵地,部队隔江分阵,力不能支,日军以优势兵力攻破岳麓山阵地。1944年6月19日,长沙失守。第四次长沙会战失利。长沙失守,蒋介石震怒,下令处以第4军军长张德能死刑。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1、是因为由于兵力部署上的失误,中国军队主力未能适时退守岳麓山阵地,部队隔江分阵,力不能支,日军以优势兵力攻破岳麓山阵地。
2、以此次日军的战力而言,别说到了长沙,即使到了衡阳,战力也未必能够到达极限,所以说,第四次长沙会战还未开始,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要说,在第四次长沙行会战之前,第九战区对日军的动向一丝一毫也未发觉,也未必然。
3、主要原因就是薛岳以代表的第九战区被之前的三次胜利冲昏了头脑,思想上轻敌,战术上固步自封,照搬老一套,在长沙的具体布防上严重失当,这才导致第四次长沙保卫战功败垂成。
4、从战术上看,双方不分胜负,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在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算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三次长沙保卫战是国民党军队的典型胜利,与日军决一死战,最终击退日军。
1、第四次长沙保卫战失败的原因有:国力弱,兵力相差。国力弱 倭国消耗的是钢铁,而我们消耗的是人命。兵力相差,实力悬殊 敌人不对远比我军不对多得多,而且武器装备也比我们的先进,在这一方面就注定会失败。
2、日军抵抗严重 日军在前期一路进攻,攻城略地,国军采取逐次抵抗的方式,寻找机会,顽强抵抗。前期基本完全不是日军的对手。
3、是因为由于兵力部署上的失误,中国军队主力未能适时退守岳麓山阵地,部队隔江分阵,力不能支,日军以优势兵力攻破岳麓山阵地。
4、长沙会战一共打了四次,前三次打得比较好,第四次打败了,长沙沦陷。1939年9月14日, 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湘北会战,日方称湘赣会战)爆发。这也是欧洲大战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
5、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
6、在长衡会战中,中国军队未能阻止日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但仍然重创了日军。尤其是衡阳保卫战,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并且打死了日军的一名师团长和其他*指挥官,致使日军指挥失灵。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年6月19。日军出动36万余人向长沙攻击,发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30万人迎敌,兵力少于日军,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前三次会战的胜利,湖南战区司令长官骄傲轻敌,指挥失当。
年5月,日军动用悄悄从伪满和日本国内调来的强大兵力,由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坐镇武汉指挥,发起了长衡会战。日军分为三路,避开中国军队的侧翼迂回,分途向长沙外围发起攻势。
第四次长沙会战于1944年5月拉开序幕。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恒昌战役。指1944年5月至8月,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对日军进行的,进攻日军约36万人,守军约30万人的防御战役。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