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朱高炽的皇后明朝皇帝朱高炽去世,皇后为什么没殉葬 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比如朱元璋驾崩后,给他殉葬的那些嫔妃就是朱允炆挑选的;朱棣死后,殉葬的嫔妃人选就是朱高炽挑选的;朱高炽死后,自然是朱瞻基定殉葬人选了。妃嫔殉葬制度,说白了,被殉葬的是妃嫔,皇后自然是不在其列的。
2、第三类:恩免所谓恩免,就是获得皇帝特批的可以不用殉葬,一般王公,功臣的后代都会得到恩免。但也有例外,如:明仁宗的郭贵妃,生育了二个儿子,而且还是开国功臣郭英的后代,并被封为贵妃,也一样出现在殉葬名单中。
3、从朱元璋、朱棣二位帝王殉葬的情况来看,基本还是没有生育子女、地位较低的妃嫔,但到了朱高炽这里,朱瞻基除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其她几乎全部殉葬,不管有无儿子,不管地位贵为贵妃,除了一个敬妃张氏恩免,其余全部殉葬。
4、为了稳定明朝的根基,为了稳定朱允炆的皇位,为了消除外戚的专权和后宫的参政,朱元璋让他未出世的妃子替他去死。明朝皇帝朱高炽,是朱棣的儿子,明朝第四任皇帝。
5、后宫殉葬制度,在朱祁镇之前的明朝,一直被严格遵守。即便是以仁爱闻名的明仁宗朱高炽,一样没有违背这个制度。这项殉葬制度,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无疑是非常残忍没有道理的。
6、其实不止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没有殉葬,连他儿子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孙氏也没有殉葬,不说说朱重八同志恢复了后宫殉葬的制度吗?怎么还能有人逍遥法外呢?其实这事儿不复杂,既然有殉葬制度,自然就有免殉条件。
1、历史上被称为女中尧舜的是诚孝张皇后,她辅助两名皇帝开启“仁宣之治”,还让官员敢说真话,提好的建议了等等,所以后人就这样称赞她了,不过她也值得起这样的称赞了,她真的厉害,辅助两位皇帝把国家管理非常好了。
2、诚孝张皇后被称为“女中尧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朝政风气宽松,忠直大臣敢于直言。因此,《明史》特意把诚孝张皇后临死前与大臣的对话记载下来:明正统七年,诚孝张皇后病死。
3、明代第四位皇帝的皇后张氏是河南永城人张麒的女儿,洪武二十八年(1395)嫁给十七岁的朱高炽(永乐皇帝长子),旋即被册封为燕世子妃。
4、朱高炽的妻子是诚孝照皇后张氏,有女中尧舜之称,历史上的皇后有很多,为什么偏偏张氏能得到如此美名,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位张皇后的生平吧。
在后宫的级别够高在这些免于殉葬的妃子当中,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皇后了。以皇后的身份,就算皇帝先走一步。等到皇帝死了以后,好像也没有谁敢提出,让皇后去跟着殉葬的。
为了稳定明朝的根基,为了稳定朱允炆的皇位,为了消除外戚的专权和后宫的参政,朱元璋让他未出世的妃子替他去死。明朝皇帝朱高炽,是朱棣的儿子,明朝第四任皇帝。
比如朱元璋驾崩后,给他殉葬的那些嫔妃就是朱允炆挑选的;朱棣死后,殉葬的嫔妃人选就是朱高炽挑选的;朱高炽死后,自然是朱瞻基定殉葬人选了。妃嫔殉葬制度,说白了,被殉葬的是妃嫔,皇后自然是不在其列的。
当然这样的规定也有例外,如果一个皇帝去世,皇后掌握大权一般与自己有过过节的妃子也难逃被殉葬的命运。
但是,这件事没有*的东西。例如,朱瞻基继位后,当他被列入明仁宗殉难名单时,其中有一位是高贵的公主。她生了三个儿子,也牺牲了。第二类:无子嗣,但地位高一般后宫葬礼名单由新皇帝决定,少数属于老皇帝的嫔妃除外。
1、第13任隆庆穆宗朱载垕孝懿庄皇后李氏,北京昌平人,锦衣卫百户李铭(后以女显贵,官至锦衣卫副千户,封德平伯)之女。
2、明朝皇帝顺序具体如下: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3、明朝皇帝的排列顺序如下: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
4、明朝历代皇帝顺序列表简介中排名前五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朱兴宗。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5、简介: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初名朱见濬,汉族。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1、她便是秦良玉,秦良玉出生于四川忠州,父亲是一位贡生,饱读诗书、精通兵法谋略,秦良玉耳濡目染,自幼便立下了忠君报国的决心,年仅十几岁,就告诉父亲“使儿得掌兵柄,出入万军,冼夫人何足道哉?”豪气冲天,不让须眉。
2、在剧中,孙太后又被称之为孙若微,事实上明朝的女人,能留下名字的是真的不多。为了方便回顾她当太后之前的故事,我们姑且称她为孙若微,她之所以能够入宫,完全仰仗的是她的家乡。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张皇后的母亲,和孙若微是老乡关系。
3、第1位就是我们要说的黄月英了。提到黄月英,可能大家都不知道是谁,但是他的丈夫大家都知道。
年,美丽端庄的张氏,被选入燕王府,成为世子朱高炽的妃子,即燕王世子妃。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张氏被册封为太子妃。汉王朱高煦是朱高炽的二弟,经常背后中伤朱高炽。
明代第四位皇帝的皇后张氏是河南永城人张麒的女儿,洪武二十八年(1395)嫁给十七岁的朱高炽(永乐皇帝长子),旋即被册封为燕世子妃。
她让娘家人不得利用朝中关系和自己所在后宫的权势为所欲为,亲政干政,是一位历史中的贤后。
最初,她是燕王朱棣的儿媳、世子朱高炽的妻子。后来,朱棣登基,世子成为太子,她自然成了太子妃。在太子妃任上,她严守妇道,甚得公婆喜欢。
所以宣宗每遇难以抉择的大事,总会向母后张氏请教。宣宗死后,她又辅佐自己的孙子治理朝政,为明朝政权的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身为女人,她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因此后人称她为女中尧舜。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