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平葬在上海公墓,只有部分骨灰散落在鲁迅墓旁。1936年秋,鲁迅因病与世长辞,彼时的许广平只有38岁,还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可她选择了毕生不再嫁人,直到1968年去世时,她始终孑然一身。
他的第一任妻子朱安就是他娶的。他的第二任妻子许广平曾是他的学生。鲁迅死后,朱安和陆牧生活在一起。遗憾的是,鲁迅去世的那天,朱安和陆牧都没有来上海见鲁迅最后一面。
按理说,朱安和婆婆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北平沦陷之后,米面贵了10倍不止,一应日常用物的价格也翻了好几倍。虽然有许广平供养和一些赠款,朱安和婆婆的生活还是难以为继。年过花甲的朱安不得不四处奔波借钱。
许广平更是不容易,在鲁迅死后,她不但没有忘记鲁迅,还把鲁迅的生活,当成自己生活的全部。许广平甚至承担了赡养鲁老太太、定期寄生活费给朱安的责任。
绍兴当地的传统以妻子比丈夫大两三岁为佳,所以两人算是相当匹配,*的缺憾是,周家经济颇为拮据。但是毕竟周家在绍兴还算是体面人家,对老姑娘朱安来说,这可能是最理想的安排了。
鲁迅去世后,如果按照法理来说,应该是由原配妻子朱安继承鲁迅的遗产。但事实上却是许广平继承遗产,并获得了鲁迅生平著作的处理权利。
许广平在1968年3月,受“四人帮”逼害,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个人经历:1898年2月12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的一个士大夫的家庭里。祖父曾任浙江巡抚,到父亲时家道中落;母亲是商人的女儿,能作诗词。
后来,许广平的后人尊重她的决定,将其葬在上海公墓中,没有为她立墓碑,但将她的部分骨灰散落在鲁迅墓旁。
许广平在鲁迅死后并没有改嫁,接下来的几十年就一直没有嫁给别人。许广平(1898年2月12日—1968年3月3日),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鲁迅的第二任妻子。
许广平和朱安是鲁迅的两任妻子,朱安去世前,想要葬在鲁迅墓旁边,但是她去世后还是被许广平葬在了鲁母墓旁。而许广平死后并没有墓地,因为她的遗嘱便是不保留骨灰。
许广平做为鲁迅生前*的女人,应在去世后与鲁迅先生合葬,但是许广平在临终之前,却立下了遗嘱,她要求在她去世后,把骨灰洒遍各地,只留一小部分撒在鲁迅先生墓前,虽然他们没有合葬在一起,但这也算是一种陪伴吧。
最终她在被关押了76天之后,由内山书店为她保释出狱。1942年3月1日,许广平出狱,此时她的双腿已经不太好使,头发也白了好多。随后,她写成《遇难前后》一书,并继续整理鲁迅先生的书稿。
就算是离开了这世间,也不愿意和不爱的人捆绑在一起,所以当朱安提出与鲁迅合葬的请求时,许广平拒绝了,最终,朱安被安葬于婆婆墓旁。
后来鲁迅去世了,因为朱安是鲁迅的妻子,所以鲁迅留下的所有东西都是她的。可这位女子什么都不求,甚至把鲁迅作品的版权让给了许广平,许广平每月也会给她一些钱,让她能维持最基本的开销。
许广平做为鲁迅生前*的女人,应在去世后与鲁迅先生合葬,但是许广平在临终之前,却立下了遗嘱,她要求在她去世后,把骨灰洒遍各地,只留一小部分撒在鲁迅先生墓前,虽然他们没有合葬在一起,但这也算是一种陪伴吧。
她甚至因此还写信给许广平,表达了自己和大先生(鲁迅)合葬的意愿。但对于朱安而言,这不异于是一种妄想。因为,不管是在许广平眼里,还是在毫不相干的外人眼里,鲁迅先生从来没有爱过朱安,他们的婚姻形同虚设。
事实上,许广平不仅在经济上支持朱安,对她的身世也深怀同情。朱安去世后一年,许广平在一篇散文里写道:“鲁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长辈叫她‘安姑’。”这末一句很有感情,也是颇细腻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