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温庭筠吟诗作赋思维敏捷。温庭筠原名为岐,字飞卿,庭筠是他的艺名,另外也有别名温庭云、温八叉,出生年不确定,经人推断大概为公元801年或公元812年在太原祁县出生的。
1、文言文《温庭筠传》与李商隐齐名 《唐才子传·温庭筠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并州人,宰相彦博之孙也。 少敏悟,天才雄赡,能走笔成万言。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
2、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
3、商山早行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温庭筠这般搅局,得罪了越来越多的官场中人,使得他成了考场上的过街老鼠。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枪手温庭筠不仅上了历届考官的黑名单,也交了终生不仕的昂贵学费,最后在一个叫方城的小地方 流落而死。
2、随着后世科举制度完善,考场规范(上个厕所都要举着牌子,谓出恭“)惩罚严厉,稍有违反就要掉脑袋,再也没有温庭筠这样明目张胆的枪手了。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矣。
3、唐代的科举考试是相当严格的,考生进入考场时,不但要脱衣搜身,坐席之间还要设置隔离物,传卷子是很难做到的。在这种复杂的考情之下,温庭筠如何在替考中大显身手,是一件难以想像的事儿。
4、还有比较荒唐的就是温庭筠在考场上帮数名考生做卷而自己名落孙山的故事了。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鼻祖,也可以称得上是作弊界的泰斗了。
5、此外,每个考生的座位之间还有屏障起到隔离作用,所以想要交头接耳传卷子、丢纸条,门儿都没有。然而,如此严格的考场却难不倒考场不倒翁温庭筠,他依然能够从容自如地当一名*的枪手。
6、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的会试,由于温庭筠做“枪手”已经做出了名气,做出了品牌,为了防范温庭筠替考,主考官特地将他的位置安排在自己办公的门口。当时温庭筠就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早早退场,让考官倒也是心中石头落地。
1、唐代诗人温庭筠吟诗作赋思维敏捷。温庭筠原名为岐,字飞卿,庭筠是他的艺名,另外也有别名温庭云、温八叉,出生年不确定,经人推断大概为公元801年或公元812年在太原祁县出生的。
2、唐代诗人()吟诗作赋,思维敏捷,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
3、”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4、唐代诗人刘禹锡1 刘禹锡,字梦得,是唐朝的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很小时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后来,刘禹锡考上了进士,在三十岁时升到了监察御史,和韩愈、柳宗元成为了好朋友。